索引号: | 003196053/201412-00440 | 信息分类: | 政府工作报告 |
---|---|---|---|
内容分类: | 综合政务,DOC | 发文日期: | 2010-01-15 |
发布机构: | 萧县人民政府(政府办公室) | 生成日期: | 2010-01-15 |
生效时间: | 废止时间: | ||
名称: |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| ||
文号: | 关键词: |
政 府 工 作 报 告
——2010年1月13日在萧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
第五次会议上
萧县人民政府县长 韩维礼
各位代表:
现在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,请予审议,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。
一、2009年发展成就和政府工作
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。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十分严峻的困难与挑战,在中共萧县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以“保民生、保增长、保稳定”为目标,团结一致,危中抢机,攻坚克难,开拓进取,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。预计:
——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,增长14 %。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31.2:36.8:32。
——财政总收入完成3.71亿元,增长15.8%。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.43亿元,增长17.9%。
—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.97亿元,增长18.9%。
——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.2万元,增长13%。
――农民人均纯收入4562元,增长14.9%。
――城镇登记失业率4.21%。
――人口出生率11.57‰。
――万元产值综合耗能同比下降18.5%,二氧化硫和COD分别减排21吨和337吨。
一年来,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:
(一)强化工业主导意识,工业总量进一步扩张。积极开展“四企”活动,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,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大幅提升。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超过100家,达到102家。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0亿元,同比增长41%;完成工业增加值27.96亿元,同比增长31.6%。重点企业健康发展,皖王、新锦丰、虹光、金玉米、银海、金鸽等13家市调度企业,完成工业总产值64.1亿元,同比增长31.9%,拉动全县工业增长24.1个百分点,全县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家。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亿元,比2008年增长64%。林平纸业年产18万吨A级瓦楞纸项目、东方玻璃厂日产120吨玻璃项目、恒安纸业一期技改项目、恒泰纺织新增2.1万纱锭项目建成投产,华龙耐火年产5000吨耐火材料项目、贝钢铸造项目、华凯瓦业日产12万片琉璃瓦项目即将投产。新锦丰集团“味之家”商标荣获全国驰名商标称号。
(二)加快农业结构调整,农村经济稳步发展。战胜了严重的冬春连旱和夏季风雹灾害,粮食总产77.8万吨,其中小麦总产40.7万吨,实现连续6年持续增产,被评为“安徽省2009年度三大粮食行动先进县”。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60亿元,同比增长16%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,小麦和玉米良种化率已达100%。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,全县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,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;培育优质小麦基地73万亩,被授予“全国小麦加工业示范基地”称号,粮食产业化工作位居全省前列。特色农业快速发展,孙圩孜乡被评为省级特色示范乡镇,白土镇卢村等7个村被评为省市级专业示范村。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,20个乡镇完成新一轮规划修编,257个中心村全部完成新村建设规划,永堌镇许岗村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称号。杨楼镇、杜楼镇被列为全省扩权强镇试点镇。水利兴修工作成绩突出,获市“汴河杯”一等奖和省“江淮杯”金杯奖,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“小农水”建设重点县。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扎实开展,已完成“空心村”整治2个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7个,总投资1202.8万元,连续五年位列全省县级第一。梅村生态园被授牌为国家AA级风景区,黄河故道湿地被批准为市级自然保护区。
(三)扎实开展项目提速行动,投资保持较快增长。坚持对上争取和对外招商两手抓,2009年共上报国家发改委项目195个,批准144个,落实中央预算内资金1.4亿元,总投资6亿元,位居全市第一位,120个项目已竣工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,增长50%。纳入省“861”行动计划项目达到42个,比2008年多29个。天瑞水泥全面开工,盛达铁矿、金黄庄煤矿、雨润曾祖代种猪场建设加快。列入市“6+3”工程调度的污水处理厂、金玉米节水改造、虹光节能改造、银海物流等10个项目已竣工。项目库建设成果丰硕,储备项目513个,总投资规模约756.3亿元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明显加大,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,年末贷款余额25.6亿元,新增贷款6.3亿元,是2008年的4.2倍。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,农业银行剥离本息6.2亿元的不良贷款,被列为全国惠农卡小额农户贷款试点县,农业发展银行2.4亿元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已开贷,中行与天瑞集团达成3亿元贷款协议,为全县单笔最大贷款。县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.2亿元。全县新批小额贷款公司2家,其中信德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运营。
(四)全力扩大对外开放,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。坚持开放兴县战略,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,招商突破行动成效显著,全年共引进项目150个,到位县外资金41亿元,增长31%。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,7个国家、20多个省市280多名企业代表参加会议,会议规模、规格、成效均超过以往任何一届。积极参加中博会、徽商大会、厦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,组织了5次投资环境说明会等招商推介活动,共签订合同项目40个,签约金额51.7亿元。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集群转移,成功引进了陶瓷和合成革两个投资超10亿元的组团式大项目,目前前期工作基本完成,即将开工建设。开发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,马楼路和沿河路已建成通车,天瑞大道即将竣工,110千伏闸河变电所即将建成投入使用,15家入园企业建设进展顺利。全年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2家,外贸进出口总额500万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1412万美元。
(五)强力推进城市建设,人居环境明显改善。实施了六大类47项城建重点工程,完成投资11.3亿元。县城路网及城市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,“九路”(龙凤大道、龙山南路、虎山南路、世纪大道西段、教育路、龙湖路改造、龙山路中段、北环路改造、行政大道)、“二桥”(教育路龙河桥、龙凤大道魏楼桥)、“一园”(龙湖公园)、“一场”(新龙湖菜市场)、“一站”(汽车总站)建成投入使用;淮海东路、世纪大道龙河桥已开工建设,日处理能力22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厂正加速建设。8座水冲式公厕建成投入使用,安装路灯300多盏,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,新铺设污水管网14公里。小区建设和老城改造稳步推进,全年投入征地、拆迁资金2.2亿元,完成拆迁面积10.64万平方米,完成房地产交易面积35.34万平方米,交易金额7.6亿元,十一个小区(柏星小区、凤山花园、瑞豪花园、世纪佳苑、嘉楼小区、苏商汉字苑、瑞景小区、龙梅小区、凤祥小区、安粮小区、龙山庭苑小区)已开工面积34万平方米,建成面积29万平方米。文化艺术城项目、老汽车站区域改造拆迁正在进行。新区建设全面启动,安粮皖北大厦、安粮中央花园、实验小学、县医院、龙凤大道立交桥即将开工建设。建筑防腐业健康发展,全年完成产值近50亿元,位居全省第二。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,对环境卫生、户外广告、占道经营、交通秩序等进行了集中综合整治,主要干道、公共场所和重点区域实现亮化、美化,城区面貌明显改观。
(六)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加强。精心实施28项民生工程,全年共投入民生资金4.26亿元,增长58.2%,补助类项目全部及时打卡发放到人,工程类项目全面完工,惠及全县100多万群众。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.72亿元,增长96.1%。就业工作成绩显著,被省政府评为2008~2009年度就业工作先进县。高度关注困难家庭,累计发放低保金2256.78万元。822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得到生活救助。教育事业协调发展,教学质量不断提高,中考高分考生占全市38%,高考应届本科上线人数1594人,比上年增加519人,增长48.2%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推进,新农合参合覆盖面进一步扩大,比2008年提高了11.6%,名列全市之首。受益群众约102.05万人次,实际补偿比达50.12%。科技工作扎实开展,申请专利18个,授权专利22个,位居全市第一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乡镇文化站、农家书屋建设取得新进展,举办了建国60周年系列书画交流展览等29场次,“书画之乡”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。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开展,获省太极拳(剑)比赛7个一等奖,实现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金牌零的突破,杨楼镇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和省级全民健身示范乡镇。广播电视自办节目质量明显提升,有线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。家电下乡工作积极推进,兑现家电下乡补贴资金2208.14万元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,“两非”专项整治活动取得良好效果,性别比得到较好的控制。全面完成了第二轮经济普查。第二轮《萧县志》编修工作进展顺利,已完成志书评议稿。“平安萧县”建设成效明显,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进一步好转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,加强隐患整改,提升应急处置能力,全年无重大事故发生。物价、农机、气象、防震减灾、红十字、民族宗教、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有新进步。
(七)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行政效能明显提升。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,推动发展、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得到新的提升。坚持依法行政,首次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,建立了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,政府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。成立了城乡规划委员会、国土运营委员会、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审查委员会,定期召开政府常务会和县长办公例会,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加强。及时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、向政协通报情况,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8件、政协委员提案121件,办结率100%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效能建设,县行政服务中心全年共办理行政审批30814件,办结率99%。切实加强行政监察、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,廉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。实行领导信访接待日和包案制度,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,群众关心的热点、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,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
各位代表,过去一年,是全县人民为萧县发展奋力打拼,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一年。我们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,在较大区域引起良好反响,提升了萧县的影响力和美誉度;我们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线,大项目、大建设不断取得突破,正在为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;我们坚持抓紧抓好民生工程,力争让全县人民更多更快地享受发展成果,为和谐萧县建设凝聚人心,统一意志。取得这样来之不易的成绩,是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顽强拼搏、锐意进取的结果,是各乡镇、各部门齐心协力、扎实工作的结果,更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、共同奋斗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,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,向驻萧单位干部职工、驻萧部队、武警官兵、政法干警,向所有关心支持萧县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朋友,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!
在总结成绩的同时,还应当看到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。与发达地区相比,综合经济实力较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,人口多、总量小、人均水平低;产业结构层次低,企业抗风险能力弱,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不稳固;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小,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滞后,开放程度还不够高;持续增加农民收入难度很大,保障困难群体就业和生活任务艰巨,财政收支矛盾尖锐;政府管理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,少部分干部精神状态不佳、责任心不强、落实不力,优化发展环境的任务还很繁重。县政府真诚希望各位代表、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多提建设性意见,帮助政府不断改进工作,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乘势而上,不断开创新的局面。
二、2010年总体部署和发展任务
2010年是实施“十一五”规划的最后一年,也是谋划“十二五”,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一年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以“全市率先、皖北争先”为目标,以扩张经济总量、调整优化结构、提升综合实力、持续改善民生为主线,突出工业强县、项目提速、开放扩大、民生和谐四项工作重点,加快新城区、开发区、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、重点旅游景区“四区”建设,进一步掀起大开放、大建设、大发展的热潮,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。
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: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4%,财政收入同步增长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%以上;城镇在岗职工年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%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内;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‰以内;万元GDP能耗下降5.5%,主要污染物削减2.5%。上述目标是顺利完成“十一五”发展规划,落实市委、市政府“双千亿、双翻番”任务,实现“率先争先”目标的基本要求,在实际工作中要抢抓机遇,力争发展速度更快,发展目标更高,发展力度更强。
2010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八项工作:
(一)强力推进项目建设,努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
牢固树立发展靠投入、投入靠项目、项目靠招商、资金靠争取的发展理念,强化项目立县意识,谋划大项目,争取大项目,把项目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。建立完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。严格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奖惩措施,引导各乡镇、各部门更多、更好地争取项目,推进项目。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对上沟通协调,确保在本系统工作中争先进位、在项目和资金争取上优先到位。成立重点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,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制,建立项目手续办理“绿色通道”制度。创新工作机制,着力破解项目建设中的用地、融资、用工、用电、环评等各类“瓶颈”,为项目提速创造条件。加快在续建项目进度。突出抓好一批牵动力强的重点项目,力争天瑞水泥、盛达铁矿、津龙陶瓷、正冠陶瓷、温州合成革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,加快金黄庄煤矿、大屯煤矿建设进度,争取穆集煤矿、食品工业园、佳成造纸机械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。着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大屯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,全力支持郑徐高铁萧县段建设和310国道改造。突出重大项目谋划。认真组织“十二五”规划的编制,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,开展项目策划与对接,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。重点抓好战备路、311国道穿城线改造、凤山森林公园、黄河故道湿地开发保护、博物馆、县医院迁建、防腐蚀技师学院、皇藏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20个重大项目申报争取工作。引导企业抓住国家鼓励投资的有利时机,策划实施一批产业提升和技改扩能项目。强化项目库建设,全年争取储备项目600个,投资规模800亿元以上,有55个项目进入省“861”计划,100个项目列入市“6+3”工程,全年新开工项目50个,完成续建项目40个。
(二)全力组织工业突破,启动实施工业五年扩张新战略
按照上规模、成产业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,制定全县工业五年扩张战略规划,着力实施一批亿元项目,打造一批亿元企业,大力培植超十亿元企业,力争经过5年努力形成3~4个销售收入超二十亿元的产业集群,支撑工业总量的扩张。2010年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、增加值要保持30%以上的增速,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要增长50%以上,规模工业企业新增20户以上。全力打造支柱产业。围绕矿产资源优势,强力推进水泥、煤炭、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,以安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为载体和示范,倾力打造安徽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;围绕优势农产品,大力发展水果和小麦、玉米、胡萝卜以及牛、羊等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业,大力扶持皖王、新锦丰、金鸽、银海等产业化龙头企业,全力铸造全国面粉加工第一县品牌;围绕区位优势,以轻工业为重点,主动承接产业集群转移,打造全国最大的合成革生产基地和安徽最大的包装纸生产基地;围绕“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”的品牌优势,全力打造新型防腐保温材料的生产和装备制造基地;围绕徐州机械制造等重工业,发展配套产品和零部件加工业。陶瓷项目和合成革项目年内要确保部分投产,古井葡萄酒厂重组扩建、熙可安粮搬迁扩建取得实质性进展,虹光玉米深加工扩建项目、林平15万吨废纸综合利用项目、金玉米集团产业链延伸项目加快实施。大力培育骨干企业。全方位加大工业企业扶持服务力度,扶优扶强现有骨干企业,催生和壮大一批成长性好、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。重点支持林平纸业、虹光集团、金玉米、皖王、新锦丰、银海、步强饲料、恒安纸业、陇海药业等一批企业规模扩张和技术改造。继续开展企业帮扶活动,帮助精良化工、亨润化工、三氯化磷等企业度过难关。成立工业经济运行协调领导小组,加强运行监测和协调服务,建立和完善重点骨干企业县领导联系点制度,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。坚持政府引导,发挥商会和协会的作用,有针对性地组织管理培训,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知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,努力造就一批新型企业家,推动企业管理创新,建立现代企业制度。
(三)加速城市建设,促进城市管理迈上新水平
大力实施城市扩容战略,拓城扩界,完善路网,把老城做新,新城做靓,提升城市品位。加强路网建设。强攻主动脉,力争启动全长31公里的大外环建设,拉开城市框架;加快续建路网建设,新开工公园路、行政大道南段、淮海路东延段、虎山北路、世纪大道东段、健康路北段、龙湖路北段。加快新城区建设。按照“三年大变样,五年再造一个新萧城”的目标,重点抓好“三项公用工程”(安粮大厦、医院、学校)、“四区”(安粮小区、嘉楼小区、龙山庭苑小区、龙山公园小区)、“一园”(龙山残体公园)、“一桥”(龙凤大道立交桥)建设,推进县城环凤山发展。稳步推进老城改造。按照“成熟一片,改造一片”的原则,把旧城改造与棚户区改造结合起来,积极推进文化艺术城区域、农委区域、老汽车站区域、陈沟区域整体开发,全年力争开发建成面积40万平方米,改造棚户区3.5万平方米,完成750套经济适用房和720套廉租房建设任务,逐步改变老城区人居环境。强化公共设施建设。加快虎山综合农贸市场、西汽车站、公交车站、生活垃圾处理厂、虎山公园扩建等项目建设。围绕汽车销售服务、家居建材等商业和物流业发展先行规划,组织实施火车站区域的开发建设。进一步加强供水管网改造,提高供水质量。加快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,加强老城区污水的收集处理。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5个,公厕5~8所。坚持路网建到,绿化和路灯就覆盖到,力争新增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。加强道路、管线、供排水等工程的统一规划,科学组织施工,防止反复开挖路面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。强化城市规划管理,坚决遏制违规建设。建立长效机制,完善两级政府、三级管理网络,明确主次干道、小街小巷管理保洁责任。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,重点治理乱搭乱建、乱停乱放、脏乱差等现象,全力建设清洁城市、宜居城市,提高文明创建水平。
(四)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,拓宽农村发展、农民增收新渠道
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,持续增加农民收入,是县域发展的重点。要坚持不懈地实施农业提升战略,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。树立一批结构调整样板。结合高标准农田治理,规划建设杨楼镇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,在乡镇因地制宜建立小区域示范区,发挥示范作用,带动结构调整,形成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。发展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。围绕粮食、果蔬、畜牧、林木四大支柱产业,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,延长产业链条,发展精深加工,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层次。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,争取2010年新增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,2家省级龙头企业和10家市级龙头企业。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。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,建立县、乡、村三级土地流转交易平台,积极推进土地流转,发展规模经营。坚持发展“一村一品”、“一乡一业 ”,重点发展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特色瓜菜种植,力争2010年新增5个万亩以上特色种植小区。大力实施“千区万场规模化养殖推进工程”,力争2010年规模养殖比重达50%,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进一步提升。创建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科技为支撑,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,积极申报无公害、绿色和有机食品,力争新增名优品牌15个,提升农产品在大中城市竞争力。建设一批新农村示范村。把开展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,严格执行新农村规划,积极引导按规划建房,按照一镇(乡)一村的要求,先行打造一批高标准的新型村居亮点。严格执行国省道和旅游景区进出道路两侧红线制度,严禁违法占地建设。开展乡村清洁和保洁工作,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垃圾收集处理站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,逐步改造县乡道路,用好一事一议政策,建好管好村级道路。加大农业项目的争取力度,整合林业、水利、国土、农委、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,集中进行综合整治,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设施装备水平。继续进行低洼地治理,认真抓好龙河、岱河等主要河道的疏浚治理。培育一批经济强镇。建立健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指标体系,把经济总量、项目建设、农民人均收入、空心村治理、土地流转、计划生育、信访稳定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,引导乡镇开展争先进位竞赛。树立经营小城镇理念,拓宽建设融资渠道,加强城镇规划控制和建设管理,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环境整治力度,增强小城镇承载力。认真落实扩权强镇政策,支持中心镇和基础较好的乡镇率先发展,争取不断有新的乡镇进入试点镇行列。
(五)突出开放开发,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新活力
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,更高水平地引进来,更大步伐地走出去,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。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。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和“365”工程,抢抓发达地区产业、资本加速转移的机遇,积极开展驻外招商,强化产业链招商、基地化招商,精心组织各类招商活动。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,严格考核办法。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,建立健全招商服务体系。抓好现有招商项目的服务,打响萧县投资环境品牌,激活招商引资,积极引进新的项目。全年确保招商引资到位县外资金45亿元。进一步提高对外交流水平。加强策划,整体提升萧县对外宣传推介水平。加强萧籍在外人士的联谊,借助他们的优势,宣传萧县、推介萧县,提高萧县知名度和美誉度。抓住宿州市与马鞍山市结对合作的机遇和毗邻徐州的优势,积极对接,承接辐射。着力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。组织实施县经济开发区扩区规划,从朱圩子高速出口向东沿萧桃路建设工业走廊,以满足未来十年发展需要为目标,做好园区规划,使产业规划、园区规划、城市规划相互融合、相互依托,构建对外开放和新型工业的发展平台。加强基础设施配套,建设开发区污水处理厂。深入推动全民创业。加大对县内企业发展的支持帮扶力度,对本土企业新上加工制造业项目享受招商引资项目的同等待遇,全面激活民间资本投入经济建设,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。加大信贷支持和财政资金扶持力度,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头创业,鼓励有创业潜质的各类人员自主创业,鼓励新办企业和二次创业。推进新型乡村工业试验区建设,规划建设5个新型乡村工业集中区。全力优化发展环境。进一步巩固完善“四企”活动成果,积极开展“四型”机关创建,全面创新以服务为核心的政府管理体制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高标准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和招投标中心。下大力气治理发展环境,强力推行优化经济环境责任追究制度,综合运用法律、经济、行政和舆论监督等措施,确保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。
(六)突出发展旅游业,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亮点
坚持以旅游业发展为重点,围绕增加就业、扩大消费,加快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,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,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。大力发展旅游业。立足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,以休闲、生态为主题,主动融入徐州都市圈和汉文化旅游圈。以规划为龙头,以项目为抓手,整合发展旅游文化产业,全面完善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旅游六要素功能,积极创建皖北旅游强县,打造区域旅游品牌,树立萧县对外新形象。组建皇藏峪旅游开发公司,创新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制,推进皇藏峪景区深度开发,加快天门寺景区的环境整治,推进梅村生态园基础设施建设,确保蔡洼红色旅游项目顺利完工。做好黄河故道湿地公园、凤山森林公园、永堌水库开发的前期工作,积极对外招商。结合新农村建设,开展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、农家乐旅游。加快星级宾馆创建,提高现有宾馆饭店旅游接待能力和档次。充分挖掘旅游文化内涵,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,精心筹办好伏羊文化节、皇藏峪登山节,努力打造在黄淮地区有影响的节会品牌。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。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,确保柏星农资大市场、同创农产品加工交易中心、银海粮食物流中心投入运营,培育壮大孙圩孜胡萝卜批发市场。支持农村中介机构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,促进农产品流通。开工建设国购广场,积极引进知名商场,在县城黄金地段打造高层次中心商业圈和商业精品街,改善消费环境,最大限度减少购买力外流。大力发展金融业。争取徽商银行落户萧县,鼓励其它金融机构在乡镇设立营业网点。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,鼓励发展民间信用担保机构。加强信用乡镇、信用村(社区)创建工作。落实政银合作协议,加强政银企信息交流,搭建银企对接平台。完善金融机构考核奖惩措施,健全信贷风险补偿机制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。
(七)更加注重改善民生,努力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
着力实施“三大工程”,把人民群众关注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好。一是就业富民工程。多措并举扩大就业,完善创业服务体系,支持自主创业,健全职业培训制度,积极推进防腐蚀职业技师学院建设,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,开展农民工订单培训、定向培训和创业培训,提高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。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工作,积极帮助“零就业家庭”、“零转移农户”实现再就业、再转移。加强与输入地衔接和协调,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。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,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措施,引导支持有创业条件和愿望的农民工创业,以创业带动就业。二是保障惠民工程。将